
2025年1月1日起,我国对进口酒类实施新规,境外生产工厂必须提供《进口食品卫生证书》,否则货物将无法通关。以下是新规核心要点及应对指南:
一、新规核心要求
- 证书主体变更:
- 卫生证书需由境外工厂直接出具,禁止使用贸易商或代理商提供的证书。
- 证书需包含工厂注册编号、生产日期、检测项目(如重金属、微生物等)及官方签章。
- 适用范围:
- 所有进口蒸馏酒(如葡萄酒、威士忌)、发酵酒(如啤酒)均需提供,散装酒首次进口也需提交。
- 有效期:
- 证书自签发日起12个月内有效,超期需重新申请。
二、申请流程调整
- 境外工厂注册:
- 工厂需在海关总署完成注册,提交营业执照、生产工艺流程图等材料。
- 注册有效期5年,到期前60天需申请延续。
- 证书提交节点:
- 货物到港前30天,进口商需通过“单一窗口”上传卫生证书扫描件;
- 纸质证书需随货同行,海关现场核验。
三、违规风险与后果
- 货物处置:
- 未提供证书或证书无效的,海关将扣留货物,超30天未补正则退运或销毁。
- 企业处罚:
- 首次违规:警告并限期整改;
- 二次违规:暂停进口资质6个月,并处货值金额10%-20%罚款。
四、企业应对建议
- 提前核查供应商:
- 要求境外工厂提供注册编号及历史卫生证书样本,避免因证书格式不符延误。
- 完善内部流程:
- 建立证书管理台账,记录每批次货物的证书签发日期、检测结果。
- 委托专业机构:
- 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预审证书,降低合规风险(费用约货值0.5%-1%)。
提示:2025年海关已启用AI智能审核系统,证书关键信息缺失或模糊将直接触发人工复核,建议提前30天启动申报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