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2月10日起施行的《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》明确,数据资产可作为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,标志着我国企业注册资本制度迈入数据资本化新阶段。这一政策为企业盘活数据资源、创新融资模式提供法律依据,以下是核心要点及实操指南:
一、政策突破:数据资产入股的三大条件
- 权属清晰
出资方需提供数据来源合法性证明,如用户授权协议、脱敏处理记录,并通过地方数据交易所完成权属登记。例如,青岛华通公司以医疗数据作价入股时,需提交数据脱敏及合规审查报告。 - 可评估作价
需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《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报告》,参考数据规模、应用场景收益等指标。深圳数据交易所试点中,数据资产估值通常不超过市场同类交易均价的120%。 - 可依法转让
数据需具备可交付性,例如通过API接口开放、云存储转移或数据产品挂牌交易完成权属转移。
二、适用场景与典型案例
- 轻资产企业融资
- 科技企业:以用户行为数据、算法模型作价入股合作方,如某AI公司用训练数据集占股30%;
- 传统行业: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数据入股供应链金融平台,提升融资能力。
- 产业链协同
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车辆运行数据入股地图服务商,实现数据价值闭环;零售企业以消费数据入股物流公司,优化仓储布局。 - 区域试点突破
北京、上海等地允许数据资产出资比例最高达注册资本30%,无锡数据交易所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数据产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。
三、合规操作全流程
- 确权阶段
- 通过《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》确认权属;
- 完成数据分类分级,核心数据需通过国家安全审查。
- 评估阶段
- 选择具备数据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;
- 采用收益法(预测数据未来收益)或市场法(参考同类交易)评估。
- 登记与交付
- 在工商系统备注“数据资产出资”;
- 通过数据交易所完成交割,获取《数据资产交易凭证》。
四、风险提示与应对策略
- 价值波动风险
数据资产价值可能因技术迭代或政策调整大幅缩水。建议:
- 在协议中约定“价值调整条款”,如数据价值下降超20%时重新评估股权比例;
- 优先选择应用场景稳定的数据,如水电缴费记录。
- 合规性风险
- 权属争议:若数据涉及用户隐私或第三方权益,可能被认定出资无效;
- 交付瑕疵:未完成数据迁移导致出资不实。
应对:建立数据治理团队,定期审计数据使用合规性。
- 税务处理
数据资产入股可享递延纳税政策,但增值部分需按“财产转让所得”缴纳个人所得税(税率20%)。
五、企业行动建议
- 存量企业:2025年6月前完成数据资产盘点,筛选可确权、高价值数据;
- 新设企业:
- 在章程中明确数据资产出资后的权属变更规则;
- 与数据交易所合作,获取合规交易凭证。
提示:数据资产出资需同步满足《网络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,建议引入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合规设计。